|
绕不过的王羲之及其《兰亭序》 二维码
发表时间:2020-05-06 19:21来源:厚道厚福 王羲之谁人不知? 《兰亭序》哪个不晓? 何来“走进”一说。我的意思是,既然王羲之千古被尊崇为“书圣”,《兰亭序》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对其了解不应该浅尝辄止,浮光掠影,不能够人云亦云地跟着说好,而应当尽可能地深入学习研究,较为透彻地了解其人其艺。更何况,我学北碑起步,对南帖认识不足,过去对王羲之的书法只是敬仰、敬畏,除了用功夫临写过他的草书《十七帖》外,对其它诸帖未能真正进入过,甚至有深入后怕写“俗”的顾虑。 不能不承认王羲之是书法的天才奇人,同时也要看到时代、家庭背景,社会、自然环境等方面对他书法的催发、化育及成就之功。 东晋继承了汉代、曹魏、西晋时期的书法传统。晋室南迁,偏安江左后,东晋的政治、经济、学术的建设日趋衰落,东晋名士“清谈多而文章少”,大不如前朝文苑之兴了。而处于政教边缘的书艺,却得到空前发展,尤其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群体,完成了一场新体书法的革命性变革,将汉魏之际兴盛的楷、行、草书体推进到新妍妩媚的境界,成就了东晋书法的辉煌历史。 王羲之出生在琅琊王氏大家族,祖上随朝廷南渡后,官声显赫,代出名士,直系的长辈中就有好几位书法大家,使他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与影响。其父王旷、叔叔王廙、钟繇嫡传弟子卫夫人自少时传授他笔法,要求甚严,而他本人聪慧异常,极喜书法,在同辈中脱颖而出。成年后入仕,从政三十余年,历经战事纷乱,人世沧桑,官场浮沉,而书法如影如随,从未间断。自他四十九岁来到会稽至终老此地,这十年是他书法大成的阶段。尤其是他五十多岁时辞官,从此自由无羁,“来往有鸿儒,谈笑俱高士”,一起切磋、游历,精研前人墨迹,眼界洞开,精神飞翔,书艺精进,臻于化境。 唐代学者张怀瓘评论王羲之书法说,“王右军备精诸体,自成一家法。千变万化,得之神功,自非造化诸体…隶、行、草书、章草、飞白俱入神,八分入妙。” 评价公允。我认为,他最了不起的是行草书。他的草书暂且不论,就说说他的行书代表作,享誉千古的《兰亭集序》,这是王羲之书法之最,也是国人心目中的神品逸卷,任谁也难以超越的一件国宝墨品。《兰亭序》在书写以及流传过程中,经历了极为曲折复杂的过程,给名品蒙上了神秘的面纱。 晋穆帝永和九年春三月三日的上元节,王羲之为首,邀请文人雅士四十二人,举行拔禊祛灾礼仪,众人写诗数首,拟出诗集,推举羲之为之作序。此时他乘酒兴,发胸臆,掂起鼠须毫,使用蚕茧纸,写出了共二十八行,三百二十四字的《兰亭序》。凡文中重复之字,写的别有形体,其中“之”字二十多个,竟然变化多端,没有相同的。是神助天佑吗! 酒醒后他再书数本,都感到不及当日所写的那样好。 《兰亭序》书、文皆出于羲之,文为千古奇文,书为神品墨迹。在兰诸胜境,群山环抱,茂林修竹,曲水流觞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,松涛低回,花映月朗,何等雅致静幽之所,众多好友聚首,饮酒吟诗,兴致空前。此时此境,怎能不出妙篇奇文! 王羲之此际自由自在身,情摇神驰意,又怎能不出绝妙墨品呀! 王羲之书法的最大创新,是将书法变成自我情绪喧泄、自在精神表达的纯粹艺术。他的精神境界的高迈,绝非常人企及。高官来王家选婿,众子弟踊跃参加,他却坦腹东床; 朝中委任他为中枢重臣,他坚辞不受; 殷浩大将军北伐 ,他敢于发出不同声音,极力劝阻; 他与顶头上司王述不合,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,竟从此称病辞官,尽山水之游,弋钓为娱等等,他个性太过强烈,大胆追求自由精神,曾叹曰“我卒当以乐死。” 像王羲之这种性格之人,当官并不一定适合,而搞起书法艺术,则是“天高任鸟飞,海阔凭鱼跃”,施展抱负,大显身手,壮岁即名满天下,之后书名不断攀升,以至成为书壇空前绝后之人。 再说《兰亭序》,因唐太宗推崇而受到普遍重视。唐编《右军书目》,收录王羲之行书五十八卷二百五十二帖,《兰亭序》列为第一卷第一帖。传唐太宗为得到此帖,让多才多艺的萧翼乔装私访,在老僧辨才处盘桓周旋数日,终于骗走真跡,收入宫中。太宗归天时又将此帖陪葬,从此世间再无真跡。后流传的各种各样的《兰亭序》,都是唐及后人的勾摹本。著名的墨本为冯承素所摹的“神龙本”、欧阳询临本上石的《定武兰亭》等《兰亭八柱》。历史上有关《兰亭序》传说纷纭。唐代有何延之撰《兰亭始末记》、元代刘有定《衍极》注所述《兰亭序》始末,还有当代《兰亭序》论辩,或演绎或阐释或辩真伪,围绕着天下法帖第一的《兰亭序》,铺陈、延伸出很多故事。自唐代以来,收藏《兰亭序》摹刻本的人很多,朴朔迷离,莫衷一是,估计故事还会一直继续,盖因《兰亭序》太出彩了。 《兰亭序》作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书法符号,被神化得无以复加。古往今来,凡书法上有成就者,几乎都能从《兰亭序》获益。当我们清醒地观赏它的时候,不得不承认,它迷人而高超的艺术价值。无论称其妩媚、灵动、整饬、精微,还是赞叹全帖充溢着的天然情趣和勃勃生机,尽管为钩摹本,仍然闪烁着不朽的光芒,彰显出书者王羲之独具的个性,奇异的气质,超脱的心灵,凛凛的风骨,书作质朴无华,心书交融,达到浑若天成之状。王羲之不是为展览而写,更非为沽名钓誉而写,而仅仅临场发挥写个序,悠闲快意时的一挥而就,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。王羲之真是名符其实的“书圣”,尽管梁武帝、唐太宗最早为他抬高了身价,但一千余载,浪淘风簸,如若空有其名而实不至,不早已灰飞烟灭了吗! 从技法层面上去分折,也的确感到《兰亭序》书迹符合中国人推崇的中和理念,也体现出天人合一、道法自然的高境。全帖章法字法,随手而写,皆入法则。字字有态,映带牵丝,生动自然,妍趣十足,出神入化,具天真烂漫之效。笔法丰富,变化万千,用笔技法之大全,锋颖运动之无极,中侧、露藏、顺逆、折转、提按、收放、浓枯、疾涩等笔法交替使用,恰到好处,后代无不从中领略用笔之术。全卷中和之美与个性之美高度融汇,气象宏伟,气韵生动,秀美中显柔韧,妩媚中见质朴。大美者,非《兰亭序》莫属也! 名茅美术秉承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理念,用艺术启迪智慧, 尊重、挖掘、保护孩子已有的艺术天赋,坚持以大教育的视野开展“小而美、小而精、小而专”的社区美育与软硬笔书法培训;积极探索一条多元化的美术与书法教学的途径,全面提升孩子的艺术创造能力、美感和艺术涵养。关注名茅美术官方微信(ID:topart180),了解更多栏目动态与书画知识。 名茅美术转载发布内容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,我们希望在资源共享的同时,与您共同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生态,谢谢。 |